随著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许多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农村互联网建设和信息化进程相对缓慢,已成为严重影响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便捷的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此外,互联网已成为个人工作、生活和各种政治经济活动的平台,日益影响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在互联网时代的现状是什么?
1、网络覆盖率达到一定规模,普及率逐年上升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与2017年底相比,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2亿,占网民总数的26.7%,比2017年底增加1291万人,增长率为6.2%;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为38.4%,比2017年底提高了3.0个百分点。
2、经营电子商务模式脱贫,未来农村红利
近几年,随之而来“互联网+”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网上开店直销农产品、线下旅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敢于思考和做事的农民甚至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名声和一个伟大的动作。随着越来越多"网店村"和"网店镇"不断出现,不得不说,互联网未来最大的红利来源是在农村。此外,必须承认的是,互联网也在改变农村地区,已成为振兴农村建设的新中坚力量。在农村扎根的新农民利用互联网的成功也是中国所有农村的现实缩影。未来,通过互联网实现农村扶贫已成为大势所趋。
3、互联网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移动手机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可观,但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覆盖率严重不足,科技含量略高。学校在线硬件设施配置较低,教师和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共享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农村教学模式和质量难以发展,导致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学习“陪读家庭”数量逐年增加,成为空心村的主要诱因。同样,农村简单的医疗设施使医生缺乏远程培训和讲座学习机会,难以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教育和预防教育,难以及时科学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4、互联网营销模式不熟悉, 未能有效整合农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无干扰的人文生态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在农村旅游中,无线 W i-Fi、电子地图、APP 网络设施如支付的普及率极低,大大降低了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对于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高效平台宣传旅游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意识不足,互联网营销模式不熟悉,农副产品滞销或廉价处理。
5、建立信息化和网络化数据平台尚未完善,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阻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流行的时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纽约时报》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偏远农村地区,交通设施落后,物流体系不完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农村信息数据平台难以实现,使农村网络使用、网络电力认识严重不足,农村电力发展没有突破,成为农村电力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免费获取价值¥9800项目解决方案